景观设计
透过铁路风景看见NG体育活力中国!
NG体育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员迁徙,有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有速度与温度的平衡,映射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纹理。
春运首日,“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在31个主要铁路客运车站同步启动NG体育,邀请旅客们举起镜头,定格瞬间,记录旅途的点滴美好。
中车唐山公司动车检修员王琦的答案是:16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近4圈。
“我工作的地点在广东梅州,家在河北唐山。”王琦说,梅州,2024年9月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至此,中国铁路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而唐山,诞生了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坐落着中国铁路“零公里”地标。
从梅州到唐山,从“16万公里”回到“0公里”,王琦只花了不到一天时间。而从0到16万公里,中国铁路走了100多年。
1876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在勘查煤矿时,提出修筑铁路以便运输。但因守旧势力极力反对,最终改为开凿人工河,也就是煤河。
1881年,开平煤矿日均产煤300吨,运输再次成为瓶颈。为此,洋务派多方斡旋、协调,终于推动唐胥铁路破土动工。当年年底,9.7公里长的唐胥铁路竣工,中国铁路迈出第一步。
然而,在“一日千里”与“阻我风水”的碰撞中,清政府极力反对使用机车,最终出现“骡马拉火车”的怪象。
中国,就这样步履艰难地迈进“铁路时代”。此后数十年,无数仁人志士怀抱强国理想,建铁路、强实业,但战火纷飞中,路权丧失、工厂被毁。
1912年,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孙中山先生浩叹:“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让中国成为拥有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现代化强国NG体育。”
然而,受制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直至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铁路总里程仅不足2.2万公里。
1950年,成渝铁路全线年,宝成铁路、兰新铁路动工修建;1955年,鹰厦铁路正式开工……中国铁路奋起直追。
1978年,5.2万公里;2003年,7.3万公里;2012年NG体育,9.8万公里;2024年,16万公里……百年奋斗,今朝圆梦,孙中山先生的规划走进现实。
如今,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2万公里,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中车唐山公司,成为一名动车检修员。”王琦说,动车组列车开到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今年春节,王琦特意带着妻儿打卡“河头老街”。当夜幕降临,煤河两侧灯火璀璨,身穿唐装的舞者翩翩起舞。
“真是难以想象。”王琦感慨,“煤河”曾因煤运而兴,因污染而衰,如今又因治理、改造而蜕变。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河头老街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1万人次。其中,得益于“轨道上的京津冀”持续提速,北京游客占比突破20%。
透过“铁路风景”看中国,从0到16万公里,这是一个国家奋起直追的缩影,亦是腾飞中国的见证。
这个春节,周毅选择坚守岗位。但他,却见证了全球火车迷心中最美的铁路风景:
CR450动车组样车上线日,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样车惊艳亮相。2025年1月22日,北方小年,在北京铁科院国家铁道试验基地,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启动试验。
“这是CR450动车组投入运营前的必备工作。”身为铁科院机车车辆研究所研究员,周毅介绍,“样车只有经过型式试验等性能验证,并完成60万公里运行考核,才能真正载客。”
春节前后,正是CR450动车组牵引性能、电磁兼容试验的关键阶段。牵引系统,被誉为动车组的“心脏”,其能否持续高效、安全提供强劲动力,关乎列车运行安全。试验过程,团队成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司机屏,冒着严寒坚守在轨道旁,紧盯各项数据,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疑点。
这头,“未来之星”CR450准备工作有条不紊;那头,春运的交通测试里,CR400勇挑重担。
数据显示,蛇年春运,有1400多标准组复兴号列车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从1.0版本到高寒型、智能型、智能提升型,技术人员创新不止,CR400持续升级。
“研发CR400是中国人第一次开展动车组正向研发,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标准。”周毅说,正是CR400奠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让我们有实力有底气研发CR450。
一秒钟,盘古铁路大模型即可扫描上千张照片,精准识别列车故障点;一分钟,导航软件即可计算出800公里旅途的最佳充电规划,便捷新能源车主回家路……算力,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让春运更高效便捷。
高铁沿线装上高清摄像头,铁路专线网络实时回传路况高清视频,智能系统及时发送安全告警……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今年国铁郑州局高铁司机拥有了“千里眼”,行车更安全。
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百花齐放,正在持续赋能千行百业,深刻改变着春运,也重塑着中国经济。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
透过“铁路风景”看中国,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一个科技焕新的春运中国活力涌动。
在河北廊坊居民刘女士眼中,怀兴城际铁路让空铁联运变成现实,下了飞机换高铁,回家的路更便捷。
从北京到黑龙江牡丹江市长汀镇,1600多公里的回家路,高铁只花6个多小时就奔驰1500多公里;后半程只有74公里,却用时2个多小时。但崔贺却说:“无论是前半程的快,还是后半程的慢,都弥足珍贵。”
牡丹江往返长汀镇间的唯一一趟旅客列车,70多年来,穿梭在林海雪原间,逢站必停、风雪不误、从未停歇。到了冬季,大雪封山,它便成为沿线村民唯一的出行工具。
今年回家NG体育,崔贺发现,小慢车上的陌生面孔多了起来。乘着冰雪经济东风,长汀镇雪景吸引了中外游客。这趟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小慢车更是成为加分项,引得游客打卡留念。
交通,连接生产与消费,拉近城市与乡村。春运图景里,全球最发达的交通网,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释放国内大循环无限潜力。
货比人先到。大年初六,深圳北站,刚从湖南返回深圳的王女士只带了一只“迷你”行李箱,“大件物品走快递,这会儿已到家门口。”
行李“先行”的背后,是快递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充分满足新型出行需求。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揽投快递包裹超19亿件。
其中,高铁也有助力。郑渝高铁快运示范线运营一年来,货物发送量稳定增长,已超百万件,累计运输货物7000余吨。
“如今,车厢成了‘美食专列’。”在G808次列车品尝了小碗菜,周昊明赞不绝口。
今年春运,铁路部门推陈出新,上线地域特色美食。在从郑州到上海的高铁列车上,能吃到河南“驻马店确山板栗鸡”,在南昌到北京的普速列车上,能吃到现做的“江西小炒”……再加上日益便捷的外卖服务,高铁开到哪里,美食就品到哪里。
“新一代青年群体”需求多样,消费意愿较强。交通打基础,抓住新需求,消费活力将持续点燃。
首个“非遗版”春节,叠加过境免签政策放宽优化,“来华体验中国年”成为新潮流。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逾343万人次,同比增长6.2%。
“婺源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的家乡,我们必须去那里看一看。”来自美国的网络博主埃兹拉是一名铁路爱好者,“我已经对中国高铁‘上瘾’了,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交通工具。”
来自澳大利亚的拉克兰是团队中的“新人”,“在有的国家,火车发车未必准时,但中国的火车太准点了。”
在南昌东站,来自美国洛杉矶的马修惊奇道:“快来看我发现了什么,这里有免费的智能充电座椅,自动借阅书房,卫生间屏幕能显示使用情况!”
马丁,今年64岁,加拿大籍雕塑设计师。因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江木雕,他将家安在南昌,工作室开在余江。
对经常往返双城的马丁来说,高铁是最佳通勤工具。“坐中国高铁,就像坐飞机头等舱一样。”作为设计师,他对高铁的空间设计赞不绝口。
农历正月初一,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站台上,当地民众用传统舞蹈来庆祝新年。“我们称雅万高铁为‘Whoosh’,模仿的是高铁呼啸而过的声音。”一名表演者如是说。
西爪哇省马朗嫩加村的村民海鲁尔·伊克马尔说,“Whoosh”拓展了自己的生活。作为雅万高铁的一名建设者,他通过培训掌握了焊接技术,在项目完工后开了一间焊接门店,承接制作护栏、防盗窗等业务,生活更轻松自由。
卡拉旺,印尼工业重镇。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印尼方董事艾伦·坦迪奥诺说,雅万高铁让园区与雅加达及周边港口、机场的连接变得高效顺畅,促进了商圈蓬勃发展。
中老铁路、匈塞铁路、蒙内铁路,再加上刚刚动工的中吉乌铁路……一条条铁路,铺就了经济发展的“快速路”,架起了合作共赢的“连心桥”。
透过“铁路风景”看中国,和合共生,互利共赢,开放的中国持续拓展发展新空间。
时代的列车上,每扇车窗都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记录着国家的发展与生活的日常。
春运首日起,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创建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在31个主要铁路客运车站同步启动。春运期间,网友或拍下窗外的风景、或记录同行的旅客、或定格站台的一瞬,留下一幅幅美好画面,也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人民日报从中选取精彩图文,与读者共享旅途的风景。
干雪具生意,又是在火车站,自然关注旅客数据。我了解到,这个滑雪季从去年11月7日开始,到今年2月6日,太子城站累计到达旅客超过8万人次。特别是春运启动以来,太子城站累计到达旅客近3万人次,同比增长了两成多!
曾经,群山环绕的贵州交通不便。如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纵横交错,农村公路通村达户,通航机场和内河航运也让贵州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
交通基础设施的飞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出行更加便捷,物流更加畅通,贵州的特色产品走向全国,也让更多的人走进贵州,领略这片土地的美丽与魅力。动车继续前行,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但黔春立交桥的壮观景象以及小朋友们的惊叹声,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这不仅是我回家途中的一段小插曲,更是贵州发展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趟列车已经在大山里运行了60多年,不仅我爷爷坐过,我爸爸坐过,我也在坐NG体育。小时候,我坐着它上学;长大后,我坐着它进城,去大城市工作。放假的时候,我背上山货,陪着爷爷奶奶坐着它进城赶集。它已经成为我们林区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时至今日,虽然林区的交通日益发达,但当冬季大雪封路,6272次列车依旧是林区唯一的交通线次列车,一路上经停的大多是小站,甚至还有连站台都没有的乘降所。一声汽笛,我们就知道火车要进站了,就跑到乘降所等车。运行这么多年,6272次列车从燃煤车升级成了空调车,但票价依旧不变,站站间票价只要1元钱。这些年,车上还设置了山货存放处、车厢“读书角”,火车就像我们移动的家一样温暖。
张忠荣说,1995年他来大陆时,春运车票一票难求;好不容易买到票上车了,车厢内也很拥挤。
今时不同往日,火车票好买多了,手机购票平台可以直接买票,车厢内秩序也好了很多。张忠荣说,交通日新月异,但慢火车依旧散发着独特魅力。它尤其适合家长带着孩子,悠然领略山川湖海、城镇乡村。这趟列车上,车厢干净整洁,人们或是惬意分享美食,或是欣赏窗外祖国河山不断切换的景色,整个车厢内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氛围。
车窗外,青山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安吉走出:余村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过去没产业的鲁家村,如今家庭农场星罗棋布,小火车穿梭其中,串起乡村好风景,村民吃上“旅游饭”;偏远山村夏阳村“逆袭”,生态营地成网红打卡地……绿色是安吉的底色,生态本身就是经济。
跨省通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2013年,向莆铁路开通之前,从南昌到三明要12个小时,要想快一点,需要倒两次车,那时觉得离家特别远,一年也就回几次。
这是我乘坐D1980次列车,从成都东站到达西安北站后拍摄的照片。临近半夜,旅客们大多离开,只有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会在最后一位旅客下车后,对车内设施设备进行巡检。
在这个春运里,他们用自己的晚归,让更多人尽早团圆。旅途的风景很美,而他们的身影是风景中最美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