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NG体育“眼中的风景心中的乡愁”看徐泾如何创新表达传统文化之魅
NG体育蟠龙水集的非遗糖画与传统焋糕香气萦绕;万安桥畔的诗词吟诵声与新民乐的悠扬音符交织成韵;幸福社区中心里“徐泾汤炒”与江南丝竹交相辉映;国际社区里外籍友人与社区居民共同体验书法墨香之雅……在青浦区徐泾镇,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的根脉深植于社区、商区、园区与校园的土壤中,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让百姓的生活更美好幸福。
在徐泾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图谱中,非遗传承始终是最鲜明的底色。在独幅旗袍非遗技艺传承基地“华福汇”工作室,创始人冯婧以针为笔、以绸为纸,复刻明清婚服的精致纹样。一旁的展台展架上,雍容华贵的各式旗袍、造型各异的“蝴蝶”系列文创品,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之美。“以前觉得非遗是‘老古董’,现在发现它能变成丝巾、饰品,甚至融入婚礼设计,真是既传统又时尚!”市民曹女士感叹道NG体育NG体育。
其实,这种“活态传承”的理念,在徐泾镇已形成系统化实践。“徐泾汤炒”不仅在本地百姓的餐桌上,更是被端上了各类文化活动、市集等平台;江南丝竹声从“藏在深闺”到开放舞台呈现;蟠龙天地非遗市集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周边居民群众。在社区,结合传统节气、节日开展的非遗展示活动如火如荼,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春节期间,书法、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展示让居民们大饱眼福;端午节包粽子、制作艾草挂件等活动,让居民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每逢这样的活动,徐泾镇北大居社区居民厉顺华都会把精彩的画面拍摄下来:“让百姓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烟火气NG体育,这也是一种传承。”
“稻香四溢丰收兆,梧桐叶落已知秋……”在上师大附属青浦实验中学的“诗情画意话节气”课堂上,学生们身着汉服,以原创诗词吟诵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变迁。这项持续多年的跨学科实践,已诞生逾百首青少年诗作。“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之中,学生通过诗词创作和诵读来感受节气的变化与文化的韵味,更能激发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 上师大附中党支部书记陈伟峰说。
徐泾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注重从不同的维度去体现诠释,打造独具徐泾特色的文化IP。从2023年开始,徐泾镇就组织青少年结合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吟诵更迭变幻的四季物候、天高地阔的人文风貌;同时结合徐泾历史古迹和现代新景观进行创作。学生们通过细微处观察生活,沉浸式阅读经典,感悟中华传统诗词之美。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两届徐泾镇青少年原创诗词诵读大会,构建起了一个“可听可感”的文化场景。
另一方面,徐泾镇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夏都小镇作为徐泾镇的文化地标和国际化社区,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也是外国居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社区经常结合传统节日、节气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居民参与。他们在这里学习书法、品尝中国传统美食、体验中国传统节日节气,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元宵节“中外齐聚 乐享中国节”活动中NG体育,外籍人士体验糖画、投壶,“零距离”体验江南丝竹、徐泾汤炒、独幅旗袍等非遗,参与各种互动体验,不仅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更让外国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有机融合,通过“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画作”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呈现,这是“百年交响·新征程”艺术党课所展现的文化新场景。徐泾镇打破空间界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逐步构建起覆盖全龄、全域的文化生态网络,积极依托各方文化文艺力量和“幸福合伙人”的骨干作用,以优秀文化涵养人心。前不久举办的“金秋中国·灯火徐泾”名人名家经典音乐朗诵会 ,更是呈现了优秀文化的独特意境,带领市民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在徐泾镇泾悦雅苑社区,本地书画家邱克荣设立了“育雅”书法班,在这里,居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书画的基本技巧,还能深入了解书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作为徐泾镇“寻根讲堂”的资深讲师,孙永明则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学生讲述蟠龙古镇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居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徐泾汤炒”非遗技艺推广人杨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开设的青少年培训班让学员更好地了解这道传统美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领略到徐泾汤炒的独特魅力NG体育。
在徐泾镇的产业园区,虹泾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了企业员工们学习传统文化、感受文化温暖的新阵地。在这里,定期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期间的写春联、送福字活动,让员工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温馨与文化的魅力。在校园,传统文化同样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弘扬。上师附中通过开设午间音乐会,让学生在欣赏到优美的器乐演奏和动听的声乐表演之外,还能通过互动环节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从万安桥的楹联镌刻到蟠龙天地的AR光影,从社区阿姨的传统手作到外籍人士的汉服体验;从“蟠龙文化屋”的传承展现到“浦江学堂”的创新延伸……徐泾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笔,生动展示了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城镇的品质气质和人文之美。传统文化并非博物馆中的展品,而是流动的生活美学;文化传承不止于技艺保护,更在于让每个人成为文明的书写者与传播者。正如参与花朝节诗词创作的中学生所言:“当我们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蟠龙新貌时,古诗不再遥远,它就是我们眼中的风景、心中的乡愁。”